◆ 焦距:16mm ◆ 光圈:f/2.8 ◆ 快门速度:20s ◆ 感光度:ISO 1600
壮美的绿色极光
晴朗天气更容易看到极光
从太空向地球看,极光现象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。只是人们在夜间才能用肉眼观察到这种极光带的活动。这是因为宇宙中的带电粒子多在夜间沿着地球磁极侵入大气层。
由于极光带的活动,有时会造成时隐时现的极光,而有时则如月光洒落大地般明亮,甚至可达到在极光下读书的程度。
所谓的极光带其实每天都在产生,只是因为地域的关系,我们不可能随时观看到。
总体来说,看得到或看不到极光,与观测地点的天气状况和空气透明度有关。也就是说,在晴朗无云的夜空里能看到极光的概率自然高出很多。
所以仅凭肉眼能观测到大范围极光带的情景还是很罕见的。大范围极光带的产生期基本集中在午夜零点左右。当然并不绝对,有时也会出现例外的情况。
◆ 焦距:18mm ◆ 光圈:f/3.5 ◆ 快门速度:10s ◆ 感光度:ISO 2000
大气晴朗的夜间是观测极光有最佳时间
拍摄极光的最佳时节
从宇宙中看极光是没有四季之分的,而在地球上看极光却存在着季节的变化。
能看到极光的区域都集中在高纬度地域,冬季夜晚时间长,夏季夜晚时间短。
通常要到 8 月上旬,白夜期结束,漫天星斗的夜空回归,才可以欣赏到久违的极光, 但此时只能在朝霞或晚霞出现的那段很短的时间内看到极光。
从8月中下旬开始,黑夜变长,可以欣赏到三四个小时的星空与极光美景。9 月上旬开始,黑夜会继续延长,这段时间入夜后的温度通常在 10℃左右,所以特别适合进行摄影创作。
◆焦距:28mm ◆ 光圈:f/2.8 ◆ 快门速度:15s ◆ 感光度:ISO 2000
随着黑夜延长,观测到极光的机会就越多
极光摄影使用的三脚架越重越好
极光摄影的曝光时间通常在几十秒左右,即使用最新的机身防抖或镜头防抖功能,离开三脚架手持拍摄也都不是明智之选。
许多摄影爱好者希望带上一款轻便、小型的三脚架,以避免增添太大的负担。可是对于野外摄影来说,基于防抖防风的要求,绝不可使用过于轻巧的三脚架。
一款中型且脚管足够结实的,拉伸后仍能保持稳定的三脚架才是首选。
◆ 焦距 :16mm ◆ 光圈 :f/2.8 ◆ 快门速度 :13s ◆ 感光度 :ISO 1600
通过使用三脚架保证相机稳定才能拍摄出清晰的极光照片
利用球形自由云台快速捕捉极光
建议首选球形自由云台,不推荐带摇把的三维云台。原因在于极光的移动是不规则的乱动,可以布满整个天空。
这个时候球形自由云台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, 可以一键操作迅速调整方向。当然,球形自由云台也必须选择足够结实的款式。
◆焦距 :14mm ◆ 光圈 :f/2.8 ◆ 快门速度 :14s ◆ 感光度 :ISO 800
利用球形自由云台可快速调整取景范围
利用超广角镜头拍下更多画面元素
大范围的极光出现时可以覆盖整个天空,而有时也会像彩虹般占据着天边的一角,可谓多姿多彩,但却飘忽不定。所以,拍摄时一定要使用广角镜头。
佳能的17-40mm、16-35mm 或者尼康的14-24mm、17-35mm 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对于初次接触极光摄影的人,可能会顾不上更换镜头。可以结合极光的实际范围,选择一款机动性更强的广角变焦镜头来拍摄。
这样不仅可以仰拍天空,还可以把地面上的风景也一并摄入画面,推荐相当于 35mm全画幅镜头的16mm~35mm焦距范围的镜头。
当极光处在活跃期时,面积会一下子扩大好几倍,普通的广角镜头将很难把它全收入画面,这时就有必要换上超广角镜头。
拿14mm的超广角镜头来说,如果竖幅取景,基本可以覆盖从地平线直至天空的超大范围,可以把极光顶端高亮的发光带完整地拍下来。
在对极光摄影熟悉以后,还可以尝试用 15mm的对角线鱼眼镜头收纳更宽的范围,而圆周鱼眼镜头更可以把整个夜空集中到一个画面中。
◆ 焦距:14mm ◆ 光圈:f/2.8 ◆ 快门速度:12s ◆ 感光度:ISO 1250
使用 14mm 焦距的超广角镜头可以将覆盖整 个天空的极光收纳进画面中
拍摄极光常用的曝光参数
极光的亮度差异是非常大的,暗的时候用肉眼几乎看不到,而亮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白炽灯照明的程度。
所以,拍摄时曝光时间也并非是一个固定值,而是从1s到30s不等,同时感光度与光圈值也需随时调整。
这里推荐一个相对常用的曝光组合,使用手动曝光模式(M 挡),将感光度调至ISO 1600,光圈设定在 f/2.8,快门速度为15s 左右,并以此作为基数来判断曝光过度或是曝光不足。
然后,通过调整快门速度来使曝光量达到合适的程度。
极光的一大特征是移动中其形状也会发生变化,时常会在相对静止之后又突然变形,且变化速度非常快,所以应尽量在其缓慢移动的过程中,以合适的快门速度抓拍。
一旦极光快速移动且变形,就需要马上调整快门速度,否则 ,使用慢速快门拍摄后只会得到模糊难辨的影像。
◆ 焦距:17mm ◆ 光圈:f/2.8 ◆ 快门速度:15s ◆ 感光度:ISO 1000
极光的形状会突然发生变化,所以快门速度不宜过慢,使用15s 左右的快门速度比较合适
使用最大光圈拍摄极光
随着数码影像技术的逐步更新,高感光度下的热噪处理技术也得到了提高,ISO 3200 甚至 ISO 6400 都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。
即使如此,在拍摄极光时也通常是使用镜头的最大光圈如 f/1.4 或 f/2,以增加进光量,这样就不必使用过高的感光度值。
◆ 焦距:17mm ◆ 光圈:f/2.8 ◆ 快门速度:16s ◆ 感光度:ISO 2000
使用f/2.8的大光圈进行拍摄,可以将感光度降低至ISO2000,从而保证画面质量
灵活调整对焦模式
在摄影中只有两种对焦模式,一种是自动对焦,另一种是手动对焦。前者适用于拍摄对象清晰、明显的情况,后者适用于拍摄对象暗淡、模糊的情况。
拍摄极光时,恰好这两种情况都会出现,所以,这两种对焦方式都会用到。但相比而言,手动对焦模式应用得更多一些。因为,无论是星星、月亮还是极光, 都属于非常遥远的拍摄对象。
通常情况下,我们只需将对焦距离调至无穷远,然后将对焦模式从自动(AF)切换到手动(MF)位置就可以得到清晰的画面。
◆焦距:35mm ◆ 光圈:f/2.8 ◆ 快门 速度:25s ◆ 感光度:ISO 2000
拍摄极光时,将对焦环调整至无穷远处即可得到清晰的画面
请关闭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
不仅是极光摄影,只要使用慢速快门长时间曝光,传感器上的噪点就会随着曝光时间的延长而增加。
同时从关闭快门时开始,机内降噪功能启动也会随着曝光时间的延长而延长工作。
应该说,开启降噪处理后的效果还是挺明显的,但最大的问题是机内处理的时间与曝光时间等同。这就意味着在完成30s的曝光时间后,必须还要等上30s的机内处理时间,而且在此期间是不能再开启快门的。
然而,极光的特性是分分秒秒都在变化之中,极光的形态处于连续变换状态。可想而知,如果开启了数码降噪功能,势必会影响对极光的连续拍摄。
可能会因为机内正在降噪处理而错失了最精彩的镜头。当然,首要任务还是抓住拍摄机会, 以免得不偿失。
因此结论是,进行极光摄影时请务必关闭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。至于长时间曝光下产生的噪点,只好留在后期靠图像处理软件来处理。
◆ 焦距:20mm ◆ 光圈:f/4 ◆ 快门速度:18s ◆ 感光度:ISO 1600
极光的形状千变万化,这张照片中的极光好似 一只大鸟俯冲向地面
本文节选自以下图书:
《慢门、弱光与延时摄影——快速提升照片水平的150个关键技法》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提交优秀摄影作品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